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游览燕天景区。燕天景区是正在建设中的燕天原始生态旅游区的核心部分。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境内最高处刘享寨海拔2575.4米,该景区也是亚洲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之一,有2400多种植物和200多种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20多种,动物10余种.是神农架除保护区之外又一十分重要的生态景观。 燕天景区由燕天生态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该公司隶属神农架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燕天景区旅游,该公司将为您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线路导游] 天门垭---->刘享寨---->燕子垭---->燕子洞---->陈传香打豹塑像---->观景桥---->会仙台---->龟头岩---->山神---->观鸟区---->'93野人巧遇处---->山宝洞;紫竹河谷---->古盐道---->神农塔遗址---->兰英寨---->官封鱼洞 【云海佛光---天门垭】 我们现在来到燕天景区的第一站天门垭。天门垭海拔2328米,距红坪12公里,西南濒东沟、号房,东北与燕子垭对峙,垭两侧危崖叠石,青松、红桦、紫杉、山花杂生其间。209国道从垭口穿越南北,是湖北省境内国道公路的最高点。每当晴天清晨,云雾弥漫或阳光斜射时,云雾穿过山口,山口若隐若现;阴天,云雾终日不散,汽车白天通过时还要亮灯鸣号。由于时常云遮雾绕,登临此垭如上云天,得名“天门垭”。 每当雨后初晴,刘享寨西麓的紫竹河谷地带便会风起云涌,有的状如暴发的山洪,有的似从天而降的瀑布,滔滔不绝,汇入云海。有时云海之上会悬起一轮五彩光环,长则2小时以上,短则1刻钟左右。它形引似彩虹,点缀在天幕之中,五彩分明,色调柔和,仿佛是一台缓缓滚动的佛辇。当佛辇把人或物摄入光圈之中,人影便若陷若现,头上闪着金光,就象是佛祖再世、神仙显灵。这就是“佛光”。 由于刘享寨横亘在燕子垭与天门垭之间,海拔2574米,寨上长满原始冷杉林,像一堵耸天的屏风,挡住了东边的流云,燕天段公路的西边,由燕子垭、天门垭、黄龙堰和太平垭四峰相对构成紫竹河谷盆地,每当雨停日出,云雾便汇聚在谷底上空,在冷风的席卷下,形成波澜壮阔的云海。当红日悬挂半空时,光芒照在云雾上,几经折射,紫竹河便形成一个世界,佛光便夺云而来。
【林海陈兵---刘享寨】 在天门垭以北的山峰,就是燕天风景区的最高峰刘享寨,海拔2575.4米,面积3平方公里。刘享寨山势逶迤,石峰耸立,灰白色的石柱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相传,明末清初,联明抗清的大须右果毅将军刘体纯的儿子曾在这里立寨设防,以便与驻兵房县的郝永忠、兴山的李来亨以及驻兵长峰(今堆子、下谷、九湖)的农军刘纯部互为犄角以抵御清军。这里地势险要,可控房县而扼兴(山)巴(东)。除在该山上设主寨外,西面的东沟、西沟,北面的塔坪、紫竹河都驻有人马,并设卡房盘行人,设号房警报敌情,还在数十里以外的房县上龛仓坪河设有粮仓,因山路崎岖,行走艰难,运粮入寨时,由兵丁列队以手传粮包的方式搬运,足见人多势众。后农军和南明军失败,该寨被毁。 山寨依山而设,远看森严壁垒而悬于天际,近看则危岩陡立,石柱直指蓝天,华山松、冷杉挺立其间,奇花异草布满山岭,颇为壮观。西麓邻天门垭处,有小路可爬坡上顶,一路上隘口甚多,至一开阔处,相传是刘享演武厅旧址。再过宽3米的空中走廊,是一陡壁环绕的小坪,相传是刘享府遗址。每当雨后初晴,满山流云,恍若仙境。若夜宿山上,次晨东瞩,看红日冲破流云迷雾喷薄而出,万道金光,异彩纷显,岂不快哉。 【人造壑口---燕子垭】 离开天门垭,经过刘享寨,我们就来到了燕子垭。燕子垭是一海拔2200米的垭口,209国道穿崖纵贯,崖上松杉吐翠,红桦披棉,远看山崖旁两翼山岭,似飞燕展翅,因邻近有著名的燕子洞,得名“燕子垭”。 燕子垭是人造壑口,当年为使209国道贯通,有被称为一百单八将的108个工人,每4人1组,日夜两班作业,用50多天的时间在这里打了27个爆破竖井。然后将每口竖井都灌满炸药,其中正垭口的一口竖井装入炸药7500公斤。爆破这一天,只见启爆电机一转动,顿时声震长空,岩石四分五裂,飞沙走石,呼啸而过,有排山倒海之势。爆破之后就出现了这一人工壑口。
【金燕戏洞---燕子洞】 燕子垭的一边有步游栈道通向燕子洞。燕子洞是燕子垭标志性的景观。 在神农架有一种“短嘴金丝燕”。这种金丝燕,生活在杳无人迹的万山丛中,它们一年四季,千秋万载,从不离去,不像其它燕子冬季南飞。不管急风暴雨,冰天雪地,金丝燕照样在林海上空翱翔,甚至地浓浓的迷雾中,它们也能上升到1000多米的高空盘旋,以至人们用肉眼无法看到。它们就栖居在神农架燕子垭的燕子洞内。 燕子洞,洞深景幽,高约20米,洞内颇宽,可容千人。右侧有一偏洞,左侧上端,有一小洞,从半崖中穿出,阳光可照进洞内。洞内钟乳石林立,水滴声如琴,燕巢遍布洞壁。金丝燕“吱吱吱”的叫声不绝,冷风嗖嗖。进洞约50米后,便无光亮,越往里走越黑,不到100米,已伸手不见五指。可这些燕子却全然不觉,每当燕子归巢时,简直多得不可胜数。它们一不会撞着崖壁,二不会互相碰撞,能在黑暗中准确在落回自己的窝中。科学工作者曾做过在趣的试验,将燕子在野外捉住,用黑布或胶布将它的双眼遮严,然后放飞,它们依然能准确无误的飞回洞中,并照样在洞中穿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它们的身体内部藏有一个类似超声波的精密装置,不用眼睛就可探出前面有无障碍物。同时,它们还具有根据太阳、月亮、星星的位置,辨别出方位的能力。其灵敏度简直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原来,这种燕子是生活在海洋边的金丝燕。在古时地中海变迁后,海水退去,陆地形地。但由于神农架地质气候的特异,特别是崖洞内冬暖夏凉,其气候环境保持了原海洋性特征,因而金丝燕便遗留下来,世代相传,直到如今。金丝燕和家燕一样,在林间觅食害虫,益处很大。像燕子垭这样的燕子洞,大神农架已发现多处,不过以燕子洞的燕子为多。
【打豹英雄---陈传香】 离开燕子洞,沿环形步游道继续前行,我们将又回到燕子垭口的上方。崖边的一座塑像,就是打豹英雄陈传香的塑像。 1975年3月29日,在离燕子垭不远的水沟山坡上,陈传香和柯正玉正在选土豆种,突然山谷里传来“咩、咩......”的惊叫声,她俩抬头望去,只见从树林里窜出一只七尺多长的金钱豹,正在追捕一只小羊。受惊的小羊没命地向她俩的方向奔来,跑到了柯正玉不满3岁的小孩跟前,金钱豹于是丢下小羊向小孩扑去,陈传香为了抢救孩子,拣起一块石头,双手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地向金钱豹砸去。金钱豹立即一跃而起向陈传香扑来,陈传香机灵地一闪,豹子擦身而过,扑了个空。豹子反剪过来猛地窜起一个多高,将柯正玉扑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直朝头部咬去。陈传香一个箭步跨上去,飞身一跃,骑在豹子的背上,趁豹子昂首怒视她时,她左手迅速抓住豹子的耳朵和腮部,右胳膊顺势勒住它的脖子,把豹子的头向右方扭了个90°,迫使豹子伤不着柯正玉。金钱豹用铁鞭似的尾巴猛击陈传香的腰部。这时陈传香猛然想到父亲讲过的豹子是“铜头铁尾麻杆腰”,立即用左手抓住豹子的顶爪皮,右手把豹子的脖子勒起向后一扳,两脚死死夹住它的肚子,坐在豹子背上猛蹲三下,只听豹子脊梁骨卡嚓一声折断了,它的两只前爪腾了起来,全身无力地乱扑着,被闻讯赶来的人打死。 陈传香当时因赤手空拳打死金钱豹的英雄主义精神而红遍全国,堪称当代的武松。如今陈伟香在神农架林业管理局工会工作。现在,大家和这位打豹英雄照个像吧。
【云天飞渡---观景桥】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来到被称为云天飞渡的观景桥,这座钢桥悬空高、跨度大,是亚洲海拔高度最高的桥。站在观景桥上,整个燕子垭一览无余,紫竹河谷的森林植被尽收眼底。 在这里我们看到紫竹河谷是一个三面环山的集水区,海拔高差近2000米。这里气候湿润,人类活动破坏较少,保存有比较原始和丰富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山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中山温带落叶阔叶林,中山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混交林和亚高山寒温带常绿针叶林等四种植被类型。将我国东部湿润森林地区:南从秦岭---淮河,北至漠河依序分布的四种森林类型都浓缩在这狭小的紫竹河盆地。就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性而论,该地区是我国北亚热带地区少有的最丰富的山地之一。 【诸神聚会---会仙台】 通过观景桥,我们就上了会仙台。会仙台相传是炎帝神农氏和太上老君以及其它神仙观赏风景和下棋、聊天的地方。会仙台矗立于危崖石壁之上,簇拥在绿树云雾之中,立身台上,极目西北,群山列翠,塔坪村田连阡陌,农舍俨然。放眼西南,悬崖陡峭,大峰林立,天门垭直通南天。台边古柏迎风摇曳,婀娜多姿,台下苍松身披海藤(即海风藤、云雾草),潇洒飘逸。第当清晨傍晚,有云雾浮动如海,若山雨欲来,金丝燕迎风飞舞,期待风雨来临。雨过天晴,金丝燕穿云破雾,裁剪云霞,蔚为壮观。 【神龟探海---龟头岩】 沿步游道继续往前走,不久我们就会来到龟头岩。传说此山中有一只神龟,是镇山之宝,可保塔坪一方百姓平安,一旦神龟离走,这一带便有空难降临。有一天一位风水先生察觉神龟有离山出走的迹象,就号召塔坪百姓捐资,修建六棱九级的宝塔一座,以便于镇住神龟。当宝塔建到第八级时,神龟已从山中露头。当地百姓整酒备菜,焚香上供,顶礼膜拜,并要求修塔的工匠在一个晚上把第九级塔建起。第二天一早六棱九级塔全部竣工,再看神龟的头已经变成了岩石,就这样神龟永远地留在了山中,保佑着塔坪一方百姓的平安。据说,塔坪除了神农塔的遗址,还有许多塔的遗址,估计与这个传说有关。 【牛鼻子洞--森林之神---山神】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牛鼻子洞,因洞的石梁形似牛鼻,故名“牛鼻子洞”。 牛鼻子洞边有一悬崖绝壁,绝壁上有一岩龛,供奉着山神。岩龛下凿有石步,攀铁链可上岩龛敬奉山神。 敬山神是神农架的一种特有的民俗现象,表现了山民对大山的敬畏。先前,神农多姿多态的山水,在当地人眼里,其态度远不是欣赏的,而是夹杂着欲望和渴求;人们的感情也不是愉悦的,而是饱含着虔诚和畏惧。由于人们对山水、树木、动物充满着敬畏和恐怖感,所以认为山林有神灵,山谷有妖魔,进山狩猎都要祷告。传说山神在深山密林中变化无常,时而变为美女,时而变化巨兽,对而又变作三尺小儿,胸佩红兜肚,白胖赤足,活泼可爱,它可以做好事,又可以使坏。猎人、采药人不依进山前都要祷告烧香,获得成果后,还要来向山神致谢。
【鸟的天堂---观鸟区】 敬罢山神,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新辟的观鸟区。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鸟的鸣啭,观看它们漂亮的身姿。 神农架现已查明有鸟类250多种,而且珍稀品种较多,仅属于我国1、2级保护动物的鸟类就有白鹳、金雕、灰腹角雉、绿尾虹雉等30多种。而且鸟类区系丰富,既有古北界鸟类,又有东洋界鸟类,还有广布种鸟类;主要是留鸟、夏候鸟、也有少数冬候鸟和旅鸟。 神农架鸟类中个体最大的是白鹳。白鹳体形状雅飘逸,性情温和,我国和欧洲都将白鹳视作吉祥鸟。由于白鹳极为珍稀,世界“濒危物种公约”将它列为一类保护对象。神农架最小的鸟是蓝喉太阳鸟,它是除蜂鸟之外的世界上最小的鸟,有“亚洲蜂鸟”之称。许多国家称太阳鸟为“天堂鸟”、“极乐鸟”。它羽毛呈金属光泽,生有细长的嘴和管状的舌头,主要靠吸食花蜜为生,又能为植物传授花粉,被人们称为“花媒鸟”、“带翅膀的月下老人”。 神农架最凶猛的鸟是金雕,它能捕食老鼠、兔子和某些大型鸟类,甚至捕食家禽、家畜,包括小猪、小羊等。它一旦看准目标,就从空中俯冲下来扑向猎物,十拿九稳,故有“空中歼击机”之称。金雕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神农架最漂亮的鸟是金鸡和虹雉。金鸡美艳绝伦,它全身五彩斑斓,闪烁着金属般光泽,民间传说中的凤凰,有可能就是金鸡的化身。虹雉在神农架被称为“十样绵”、“林中舞女”,它的羽毛像10种不同色彩的锦线组成,它在林间漫舞徜徉时,的确像仙女一样婀娜多姿,像彩虹一样灿烂夺目。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神农架鸟类资源遭到很大破坏。近几年来,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鸟类又重新获得了繁衍生息的良好生态环境,许多飞走的鸟儿又飞回到神农架,这里又成了鸟的天堂。 【“野人”现身----’93巧遇“野人”处】 燕子垭西侧209国道边,是一批专家在神农架旅游时巧遇“野人”的地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93年9月3日,铁道部大桥局谷城桥梁厂的黄先亮师傅驾驶一辆白色三菱面包车载着十几位专家在神农架旅游。6点15分,大家上车赶路。从海拔2000米的燕子垭西行是一段很长的沙石路面,黄师傅将车启动后中速滑行,车里十安静,只有车轮滚动时的“沙沙”声。行驶几分钟后转了一个急弯,黄师傅发现前面20米处有3个人,低着头迎面走来。突然3个并排走的人中,有一个稍矮胖的抬起头来,盯了汽车一眼,正在聚精会神开车的黄师傅一下子惊住了!这不是人,是“野人”,他大叫起来。听说有“野人”,车上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注意力高度集中,面包车无声地向“野人”冲去,车停住后,已滑到与“野人”相距5米的地方。这时靠公路中心的一个矮壮“野人”迅速地用前肢朝右边的两个“野人”一拐,3个“野人”朝这个白色有一对“眼睛”的庞大家伙望了望,就冲下公路边坡,钻进路树林。待人们下车时,3个“野人”已逃至公路坡下30米的森林边缘,用它们的“双手”有力地向上拨开树枝、藤蔓,大步向前冲去,只听见“噼噼!啪啪!”清脆折断树枝的声响。 【洞天塔群---山宝洞】 沿209国道前行,从一个叫水沟的地方进入旅游专线公路,就可以到达被誉为“洞天塔群”的山宝洞。 山宝洞深藏在燕子垭西北侧的一个山坳里,是典型的石灰岩溶洞,主洞道分为门厅、葡萄厅、莲花厅和后厅四大部分。 门厅洞口处,耸立着一片天然塔林,群塔高低参差,井然有序。塔林中一尊“铁军柱”尤为显眼,它径围逾丈,拔地而起,上下粗细一般。柱体上还依稀可辨一些绳缠革绕的痕迹,民间传说那是炎帝神氏借它做系马桩留下的。塔林四周的洞壁上,似乎还有一幅浮雕,讲的是“神龙出征”的故事。 从门厅沿着狭窄的洞道下1公里来到一个宽敞处,就是葡萄厅,因顶壁吊着钏乳石酷似一棚葡萄而得名。葡萄如串串珠玑,悬挂在细枝密叶遮掩的棚架上,迎着灯火五颜六色,斑驳陆离。棚下还有小巧的石凳和玲珑的石桌。 莲花厅距葡萄厅约半小时的路程,洞内宽敞,可容纳数百人。顶壁上吊着盛开的玉莲,柄在上,花向下,罩盖着整个大厅。花蕊正中有一口泉眼,银珠不断从眼中吐出,嘀嗒有声,清脆悦耳。接住这些银珠的是洞底的莲花盆。莲花盆坚石一块,不停地接珠,无缝可泄,却总是半盆清水。 后厅最大,厅中山峦起伏,亭台高耸,湖水清碧,千奇百怪的珍禽异兽,炫人眼目的琉璃珠宝,令人目不暇接。
【森林沐浴----紫竹河谷】 今天我要带大家穿越的是紫竹河谷。做一次森林沐浴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森林沐浴”的情况。 “森林浴”一词,是近年由日本林野厅官员最先使用的,意指进入森林,跋山涉水,静思养神,全身沐浴森林的精气和香气,洗静都市尘嚣,达到身心舒爽,充满活力的目的。森林浴是寓健身于游乐的活动,没有初学和行家之分,男女老幼咸宜。 森林称得上是“天然空气调节器”,一年四季,森林中的气候总要比林外来得温和,可避免酷署、严寒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夏天,林木蒸发作用的耗热也会起到降温的作用。一棵大树一天可蒸发100加仑的水,大约等于消耗23万卡路里的热量,足够五台冷气机连续运转20个钟头,可见森林的“凉化”作用非常惊人。相反在夜晚或塞 冬,树冠能防止林内的散热,使林内的气温比林外高。因此,森林所提供的冬夏凉、疗养所都建于有森林的地方,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走进森林,总会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新鲜而又芳香的空气,这当然是因为林木间有高浓度的氧,另外芬多精一个重要的原因。芬多精是森林植物的叶、干、花散发出的一种挥发性物质,具有杀死空气中细菌、微生物的作用,防止这类生物侵害树林,同时还对病原菌如结核菌、大肠菌等有杀灭作用,对治疗疾病也有着相当的效用。漫步林间的人们,自然神经受到刺激,内分泌旺盛从而调整感觉系统,使得头脑清醒,运动能力提高,充满活力,这就是所谓的芬多精效果。 森林中还富含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阴离子。据研究,人类吸收阴离子后,除直接有益于呼吸及肺机能外,还可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增进心脏活力,镇定自律神经,消除头痛、失眠、腰酸、风湿、高血压等症状。森林中瀑布、溪流产生的四溅水花、植物光合作用以及太阳紫外线等,是生成大量阴离子的外部条件,森林中阴离子大大超出城市的浓度。为最有效地摄取森林内的各种芬多精、阴离子,做森林浴最好选择人烟稀少的大片森林。一般而言,森林愈深,有益人体的各种物质浓度愈高,自森林边缘深入100米以上始能享受真正新鲜的空气和浓度稳定的芬多精。 正确的森林浴活动,每次至少三小时。森林浴四季皆可行,但以夏天上午凉爽时和冬天丽日当空时最为适宜。晚间因植物吐出二氧化碳,不宜做森林浴。如遇下雨不要失望,因下雨能使青山更绿更凉快,空气中所含阴离子格外丰富。 从事森林浴活动,应穿上轻便而能透气的棉织衣服、能吸汗的棉袜、合脚而止滑的登山鞋,空着双手。冬天,穿几件质地轻软的衣服,比穿一件厚重的要好。林间步行,上下爬动,尽量出汗,至稍有疲劳感最好。需要特别强调是,森林内的步行运动比平地热量消耗大,疲劳度却轻,且消除疲劳也快,这是由于林中气候宜人、地形富有变化、绿色环境和优美景色赏心悦目,使人舒畅爽快之故。为了要步出更佳的健康效果,心里要有今天要走出几公目的意识。同时,宜尽量快步行,而速度要以边走边能跟人作正常交谈为宜。其次,山林内每次步行路程以2公里为起码距离。森林浴的最后过程,是让心绪彻底放松。置身幽林深处,面对接连天际的壮丽森林,仰望千年古木,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神秘、喜悦、悲伤等情感涌上心头,这就是人与大自然的无声对谈,自然而然地静思最能舒松身心。
【丝绸之路----川鄂古盐道】 走过紫竹河谷的森林地带,我们就进入了被人们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神农架川鄂古盐道。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曾写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脍炙人口的诗句,神农架就有这样的“蜀道”,这就是被学者们誉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神农架古盐道。 清朝中叶以来,不少游民进入川鄂边界谋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从四川贩运“私盐”来湖北进行交易,为了避开官方的缉私,盐商多从神农架往返,于是这里就形成了一条沟通川东、鄂西的神农架川鄂古道。神农架古盐道有两条主要通道:一是从保康的马桥沿南河水路上溯,到阳日,再经过山路从松柏到宋洛、徐家庄、黑水河、板仓,最后穿过大九湖进入四川;二是从房县的范家垭经神农架的赶集沟、九里十三湾、弯腰树、玛瑙池、三道沟、天池垭、苦桃园、老爷崖、莲坪、红花塘、七里扁、板仓坪、东溪、大九湖的自生桥进入四川。两条古盐道在神农架境内均达100多公里。 《阳日湾万寿宫碑志》记载:“房之南,山水颇奇,林木亦茂,而阳日湾距治百八十里,虽僻处乡隅,然南走宜施,西通巴蜀,东下襄樊,亦四处之要道也,故海内客商多至此焉。”在过去的岁月里,鄂西北所需的盐大多是从四川大宁盐厂经古盐道运来的。古盐道上常年累月活跃着数百背夫和马帮。背盐工的生活很苦,他们出门时要带足沿途的食粮,在去的路上,把一袋袋写有自己姓名、做有记号的干粮寄放有沿途客店里,以便在返回的路途中充饥。有时住店晚了,客店的通铺上已睡下太多的人,店老板就用一根粗木杆沾上水,使劲往人堆里插。木杆两边的人受到冷的刺激,猛的一惊,让开一条缝,后来的便趁势钻进去。沿途的岩龛也是背盐工经常栖息的地方。夜晚,在岩龛下生起一堆熊熊大火,既可烧饭取暖,还能驱散野兽。盐在那个时代虽不是稀世珍品,便也可用一斤盐从山民那里换取三斤木耳或三斗包谷,还可以换取皮革和贵重药材。因此,盐也成了啸聚山林的强盗猎取的对象。背盐工得结伴而行,时时提防他们的袭击。古盐道有一处地方叫“九条命”,就是因为九名背盐工被一群强人抢走盐,人被捆在树上冻饿而死得名的。 神农架古盐道沿途穿越密林深谷、旷野平坝,宽敞之处可以行车,险峻之处则“心频惊而畏缩,足将进而趑趄”、“雾从人面起,云自马头生”。天池垭海拔2100米,顶有积水,下有深潭,登百步梯而过,惊验之状如上九天。神农架的古盐道曾给神农架的经济带来繁荣,据有关资料记载:清至民国初,阳日湾还有四十余只木船,上百匹骡马,往来运输山货,镇居民约600户,地摊商50余个,有商号的货店数家。如今神农架古盐道对我们来说,所重要的再不是作为一条经济纽带,而是她所展示的神农架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轨迹。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古人的足迹,前往塔坪吧。 【古塔遗址----神农塔】 来到塔坪村,首先让我们参观一下神农塔的遗址。塔坪村也是因为古代建有一座宝塔得名的。相传公元684年,唐中宗李显 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迁至房县后,为纪念采药尝百草的神农氏,在神农架深山修建了这座古塔。古塔历经数百年风雨一直保存到1966年,不幸遭毁。 1985年,考古人员在古塔遗址附近清理出一块古塔碑石,此碑系清代乾隆五十六年(1791)补修古塔时所立。碑文记载:“此塔建于斯地,总莫考其所,从来而独存至今。又堪比这松柏砥柱与四周崇山相掩映,有足观者,亦可谓深山之古迹也。第历年久远,北隅残缺,彦等观物,不忍先民之经营渐次消灭,于是纠首损资,如试补修,以垂千古焉。”由此可见,早在1791年补修此塔时,就是独存深山之古迹。然而它的始建年代、古塔名称,在当时就无从查考,说明该塔曾经过多次补修,足见古塔历史悠久。 与碑石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些古塔上的砖雕装饰部件。其中一块“人身牛首”砖雕,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砖雕长28厘米,宽16厘米,厚11厘米,上为高浮雕人身牛首形象。《帝王世纪》记载:神农氏的母亲是娇氏族的女儿,各少典氏族的男子结婚后,生了炎帝即神农氏。这神农氏是“人身牛首”。当时流行图腾崇拜,崇拜牛图腾的人,就会在自己头上装饰成牛头,看起来就是“人身牛首”了。《天中记》卷二引《世本·帝系谱》、《史记·补三皇本记》等古籍中,均有神农氏“人身牛首”的记载。 我国建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开始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起的。最早的塔均是埋藏佛的遗物和纪念佛祖的,称之舍利塔,也叫“浮屠”。 随着历史的变迁,我国又出现了许多文人而建的塔,如为了振兴某地的文风、希望多出文人而建立的文峰塔、文星塔;点缀某处山水而建的风水塔;信奉某种神物和纪念某位神人而建的纪念塔等。这些虽然与佛教无关,但还是采用佛塔的形式建造。而塔坪古塔就是为纪念神农氏而修建的。 【官封古寨----兰英寨】 继续沿着紫竹河前行。经过2个多小时的步行,我们来到了兰英寨。 相传薛刚反唐时,为逃避官府,携侄儿薛蛟穿临潼,过房州,至九道梁。听说神农架大九湖是屯粮养兵的好地方,便率兵直奔大九湖而来。谁知行至官封口,突然杀出数百草寇,一阵厮杀,草寇大败,落荒而逃。此时,山上飞下一支人马,为首一女将,只见她分开众人,力敌薛刚。厮杀之中,见薛刚人品出众,武艺超强,便心生一计,调转马头奔入寨内。 薛刚好胜心强,追杀不放,不觉进了寨门,突然鼓声齐鸣,刹那间寨门紧闭,一道绳索自天而降,正好套住薛刚,众兵一拥而上,将薛刚拿下。这位女将,就是早已在此落草的山寨女王纪兰英。 原来纪兰英在房州擂台比武时,曾打伤皇亲中的一名贵人,避难于此,占山为王。她见薛刚年轻英俊,武艺不凡,为反朝上,正需良将,所以求薛刚留居山寨,后来二人结为夫妻。故得名“兰英寨”。 兰英寨海拔898米,地势非常险要。进入山口,见山岩壁立,仰望天空,成窄长一片。一道岩壁,半腰突然凹进去,形成一块平地,寨堡就筑在岩石处。寨墙高4.5米,长约80米,厚2.5米,全用石块垒砌。寨门居中,高3.5米,宽2米,顶部呈半圆形。上山的小径正对寨门,两旁悬崖峭壁,中间寨堡高筑,好个一夫当兵、万夫莫开之地。 寨内有一大洞,是驻兵守寨的好地方,洞口筑有一高台,是守寨的了望台,登高远眺,可观数十里之外,寨洞左侧有一天然石柱,上下与岩壁相连,中间呈圆柱状,传说当年薛刚和纪兰英常在此拴马,故称“拴马桩”。兰英寨是神农架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最为壮观的古寨。 “云深路绝无人处,纵有佳境谁得知。”过去由于这里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纵有如此佳境,却游客寥寥。如今便利的交通使不少游人不惜爬上涉水来到这里,一睹这座古寨的风采。 考古专家认为,兰英寨的历史并没有传说的那样久远,应该是明末清初白莲教起义时留下的遗迹。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