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本站服务
首  页 | 景点荟萃 | 旅游新闻 | 旅行知识 | 荆楚文化 | 风景壁纸 | 实用查询 | 企业会员 | 地接湖北 | 旅游论坛 |
线路大全| 优惠信息 | 机票超市 | 酒店预订 | 人才招聘 | 导游天地 | 自驾车 | 旅游经理人| 户外运动 | 咨询留言 |
武汉旅游 | 宜昌旅游 | 荆州旅游 | 襄樊旅游 | 恩施旅游 | 十堰旅游 | 神农架旅游 | 荆门旅游 | 咸宁旅游 | 旅游导航 |

走出旅行社品牌认知的十大误区
  位置导航: 首页>>旅游经理人>>旅游电子商务>>走出旅行社品牌认知的十大误区

   如今,公众对“Brand”(品牌)一词早已不再陌生,从梅塞德斯奔驰汽车到万宝路香烟,从宝洁的飘柔洗发水到佳洁仕牙膏,从金利来领带到BOSS西服,从可口可乐到农夫山泉,很多人都在讨论“品牌”、消费“品牌”,甚至城市符号正在被消费性符号所取代,超物质和非物质性的东西正在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而大多数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对品牌的认知还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旅游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认知模糊,“品牌盲”比比皆是。若想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我们必须重塑品牌意识。 

  “Brand”一词源于19世纪早期,是酿造威士忌酒的木桶上的区别性标志。时光荏苒,百年积淀,品牌概念正如陈年佳酿,凝聚了丰富的内涵和迷人的魅力。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人们赋予了品牌不同的内涵。1955年,大卫·奥格威将品牌定义为“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1960年,AMA(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品牌定义为“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或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组合,以和其他竞争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1994年,菲利浦·科特勒剖析了品牌的六层含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其实品牌的本质无非就是产品利益点、企业核心价值和消费者体验与感受这三种属性的独特组合。因此,可以说品牌是消费者主导,由企业创造与呵护,通过产品和消费来表达的一种复杂而独特的商业关系与符号。抛开冗长乏味的定义,简而言之:品牌就是一个完整的商业系统。 

  然而,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旅行社业对品牌认知普遍存在着以下十大误区: 

  Logo就是品牌 

  很多旅行社管理者分不清Logo(商标)或Slogan(口号)与品牌之间的关系,认为只要将一个名字或图案到管理部门一注册就成了品牌。其实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标识和口号只是品牌传播的工具之一,品牌的内涵远远大于它们。有些旅行社竟在毫无创新的旅游线路上加上一个连自己都说不清其含义的图标,而后自下定义为“品牌旅游产品”。 

  名牌就是品牌 

  把名牌看作品牌是人们常见的认识误区。其症结在于将品牌知名度狭义的理解为品牌的全部,从而忽视了品牌认同的根本是品牌具有良好的美誉度。没有美誉度的支撑,名胜一时的“泡沫”品牌,终将成为过眼云烟。 

  曾在央视“各领风骚三两年”的秦池等“标王”早已销声匿迹。从某种角度来说,名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生命力远远脆弱于品牌。 

  做品牌就是做CIS 

  CIS(企业识别系统)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是塑造品牌的一种途径。本质上,CIS是为企业形象服务的,CIS的内容主要包括:MI、BI和VI等,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是企业形象的操作系统,而企业形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品牌形象,只是品牌形象的一个方面。品牌与企业形象是有区别的,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但这两个系统又有着必然联系。 

  品牌缺乏定位 

  任何企业只能满足一部分消费群体,任何产品都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某种需求。虽然专家一再呼吁旅行社要专业化,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旅行社企业都没有进行市场细分工协作,专业经营的旅行社少之又少,不甘心将品牌只定位于一个层面,而是认为“大小通吃”乃为上策。殊不知,“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在商品信息泛滥的今天,“多点”宣传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让顾客对品牌特征感到迷惑。成功的品牌无一不是得益于清晰的定位。 

  品牌短视症 

  经常会有旅行社老总信誓旦旦,“几年内打造成国际名牌”。其实他们往往患有品牌“短视症”。品牌的塑造是战略行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规划和长远的坚持。只求眼前利益,关注短期效益,这往往会损害品牌资产。 

  品牌必须高档 

  业界普遍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要想成为强势品牌,包装一定要精美,价位一定要高。其实不然,强势品牌之根本在于能为目标市场客户群提供更高的价值,更好地满足其物质或精神需求。虽然目前我国先富起来的群体已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旅行社所从事的大量业务还是组织化的观光旅游,高档产品在主流市场容易遭遇曲高和寡的尴尬。而物美价廉的品牌产品在其他行业却比比皆是。 

  评比出品牌 

  一些旅行社企业对各类评奖乐此不疲,认为消费者会把某某奖项作为是实力品牌的标准。其实,这种观念早已滞后,随着消费者观念逐渐理性化和成熟化,获奖已成为影响他们购买决策的一个次要因素。仅靠评奖而成为强势品牌是自欺欺人,因为选票不在评委手中,而是消费者手中的货币。 

  做品牌可以一劳永逸 

  有些品牌曾红极一时,但好景不长便销声匿迹,其原因之一就是坐享其成,认为品牌一旦形成便可一劳永逸。其实,品牌资产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品牌成名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要变成强势品牌还需不断地后续投入。 

  品牌形象朝令夕改 

  许多企业的品牌管理缺乏长期的、系统的、战略的规划,缺乏一个长期不变的品牌核心价值,导致一些品牌随波逐流,朝令夕改,形象模糊,甚至让人误认为该企业是在进行“一品多牌”的品牌策略。有些旅行社今天打着“××假期”推广产品,明天又换成“××之旅”到处招摇过市。从长期来看,这样的传播很难塑造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当然,这不是说品牌要固步自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相应调整是必要的,但这些调整都应围绕品牌核心价值来展开,“万变不离其宗”才能建成强势品牌。 

  品牌过度延伸 

  为了迅速扩展,有些旅游企业扛起了品牌延伸的大旗。适度的品牌延伸确实能为企业带来很多利益,然而,目前的问题是,一些企业尚未储足资源和掌握延伸规律就将品牌任意延伸,这不仅无助于新产品的推广,也损害了原有品牌的资产。后非典时期,各位饱尝痛苦的旅行社老总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便是“多元化经营”。的确,企业经营的多元化能分散风险,但是奉劝那些资金不足又想致富的领导者们,不要把很少的鸡蛋放到许多篮子里去。乔治·巴顿从不会把他的坦克部署在很长的战线上,而是把坦克集中起来攻击德国防线上最薄弱的地方,与此相反,法国人布置了漫长的马其诺防线,其结局众所周知。 

  走出品牌认知的误区,认清品牌、了解品牌是品牌运作的初始。在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品牌运作不仅能帮助企业促进产品销售,扩大市场份额,还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优化企业管理方式,激发员工创新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点地图 |
Copyright 2003-2004 湖北旅游咨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