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 当阳市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东北部,东与荆门市、荆沙市接壤,西与宜昌县相连,南与枝江县相依,北与远安县为邻。市政府所在地玉阳镇,西南距宜昌市城区73公里。当阳春秋战国时属楚地,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以丘陵为主,平原、山地兼而有之。面积2071公里。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现辖14个乡镇、3个城区办事处、303个村、2079个村民小组。人口4705万人,居民以汉族为主。 该市资源丰富,盛产水稻、棉花、油料、鲜鱼、生猪等农副土特产品。市域是著名三国古战场,有长坂坡、玉泉寺、玉泉山、关陵、周仓坟、麦城,古权国遗址等众多景点。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枝江市 枝江位于鄂西南部,居长江中游北岸,地跨东经110。24'-112。03',北纬30。16'-30。40'之间,东西长58公里,南北宽45公里。总面积1310平方公里。东隔沮漳河与荆州市江陵区相望,南以南河为界与松滋市为邻,西南隔长江与宜都市一桥相连,西北与宜昌市城区、宜昌县和当阳市接壤。 市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分为平原、岗地、低丘三种地貌类型。平原海拔在35.1-59米之间,相对高差小于10米。分布在沿长江、沮漳河两岸,均为近代河流冲积母质(Q4)。其范围包括百里洲、七星台两镇及马家店、董市、顾家店、白洋等乡镇的东南部沿江平原;岗地海拔50-100米,相对高差10-30米,多为第四纪(Q3)的粘土母质。其范围包括问安、仙女、马家店、董市、顾家店、白洋等乡镇的大部和安福寺镇的一部分;低丘海拔100-220米,相对高差大于30米,多为第四纪(Q2)粘土母质,亦有少量紫红色砂页岩和泥质石灰岩出露。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安福寺、白洋、顾家店、仙女等乡镇的部分地区。
宜都市 宜都市,万里长江出三峡后经过的第一个城市,八百里清江这里与长江交汇,素有“楚蜀咽喉”、“鄂西门户”、“三峡门城”之称。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改临江郡为宜都郡,“宜都”之名始于此。三国名将张飞、陆逊等皆曾为宜都太守。陆逊在此筑城抗蜀,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就发生在境内。市府所在地故称“陆城”。 宜都人杰地灵。清末著名学者、“日本现代书道之祖”杨守敬、湖北医科大学创始人朱裕壁、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独臂将军贺炳炎等都出生在美丽富饶的宜都。宜都山川秀丽。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下赞美宜都的名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烩炙人口的佳句,就是李白对宜都逼真如画的描绘。如今伴随着清江高坝洲水电工程的建成,“宜都星岛湖”已成为三峡地区又一处独特的旅游风景区。
远安县 远安县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北部,东连荆门市,西接宜昌市,南与当阳市接壤,北与南漳县为邻。县城鸣凤镇,南距宜昌市城区110公里。该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封地。西汉置县,以“北其临沮水”得名临沮县。东晋改高安县,北周始名远安县。已有2100多年建置史。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6镇3乡,195个行政村,3个街道居委会,人口21.96万人,主要为汉族,有少数民族700余人。 该县具有矿产、林特、人才三大优势。全县有林地区1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4%,出产多种林特产品,其中垭丝、鹿苑茶分别在明清两代被选为朝廷贡品。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长阳,隶属于中国湖北省,这是一片历史悠久、民风淳厚、文化璀璨、神奇美丽的土地。这里是19万年前“长阳人”的故乡,古代巴人的发祥地,中国土家民族的摇篮。到长阳,游清江,漂丹水,登“武当”,觅古风,赏歌舞,已成为省内外旅游者首选线路和目标之一。
五峰县 五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南部,东连枝城、松滋,西连鹤峰、巴东,南接湖南石门,北与长阳为邻。县城五峰镇,北距宜昌城区199公里。元末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五峰隶属容美土司。后“改土归流”,名长乐县。民国三年(1914)改名为五峰县。全县面积24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万亩,辖11乡5镇,256个村,1789个村民小组。人口20.86万人,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 该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林面积263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3.1%,年木村生长量19万立方米,有11大类160多个品种的特产资源,尤以盛产茶叶、烟叶、药材、香菌和干鲜果闻名省内外。五峰有2200多年的茶树生长史和数百年的制茶史。早在18世纪中叶,五峰茶即远销欧美。境内有较大河流13条,水能蕴藏量22.5万千瓦。县内还有柴埠溪风景区、后河原始森林和地下深洞群,旅游事业发展前景广阔。
兴山县 湖北省兴山县始建于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因县治兴起于群山,故名兴山。兴山县是西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全县共辖两乡6镇,总人口18.27万,国土总面积为2327平方公里。 兴山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和众多的土特产品,山下有丰富的矿产,山间河流蕴藏有充足的水能、山水林结合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形成了水电、矿产、林特、旅游四大优势资源。
秭归县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乡,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邻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东南至太阳坪,与宜昌、长阳接壤;东北至五指山,与宜昌、兴山接壤;西南至香炉山,与巴东、长阳县接壤;西北至羊角尖,与巴东、兴山接壤。 西陵区 西陵区位于万里长江风景绮丽的西陵峡口,是三峡明珠——宜昌市五个城区之一,也是宜昌市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信息中心、商贸中心。全区总面积8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73万,下辖七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城郊乡、一个省管经济开发区。辖区内有各类科研机构45个、大中专院校10余所、中小学校45所、医院12所,经济门类比较齐全,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比较发达,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总部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亦坐落在境内。
伍家岗区 伍家岗区位于宜昌市主城区,与宜昌市各城共同享有上接巴蜀,下行荆襄,南通湘粤,北达中原的位置;濒临长江黄金水道,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焦柳铁路交汇穿越,花艳火车站、深水港码头及长江八大港口之一的宜昌客运港分布在辖区,三峡国际机场在辖区边缘,离市区仅10分钟车程,形成了水陆空快捷便利的立体交通。国家重点工程-沿江铁路宜万段接轨和沪蓉高速公路即将启动建设,将在我区花艳冲形成大的货运编组站和中心客运站,伍家岗区将成为鄂西、渝东一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点军区 点军区地处宜昌市城区长江南岸,1987年4月建区,因蜀汉名将关羽曾在此地点阅兵马而得名。全区现辖三乡两镇、一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87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11万人,全区国土面积550平方公里。近几年,点军区委、区政府通过实施项目强区、科技兴区、中心区发展带动、土地滚动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猇亭区 猇亭西临长江,距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仅60公里,为宜昌市城区东大门,拥有宜昌城区独一无二的大片平整城市建设用地,是宜昌市的工业中心。周边地区不仅有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大中型水电站,而且有十分丰富的矿产、旅游、林特资源。 猇亭既是宜昌市的行政区,又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多区合一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在具体运行中,猇亭坚持以开发区的运作方式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方向,以行政区的规范管理为保证,形成了精干、统一、高效的特色。
夷陵区 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西陵峡畔,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属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为“夷陵”,素有“三峡门户”之称。这里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群山连绵的西陵峡谷,穿峡东去的万里长江,横锁长江的葛洲坝和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组成的“一峡两坝”,使她成为一片神奇、秀美、诱人的宝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金三角中最活跃、最繁荣、最有发展潜力,令世人向往的一片热土。版图面积3424平方公里,人口54.65万,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辖行政区。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