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本站服务
首  页 | 景点荟萃 | 旅游新闻 | 旅行知识 | 荆楚文化 | 风景壁纸 | 实用查询 | 企业会员 | 地接湖北 | 旅游论坛 |
线路大全| 优惠信息 | 国内机票 | 国际机票 | 酒店预订 | 人才招聘 | 导游天地 | 自驾车 | 旅游经理人| 户外运动 |
武汉旅游 | 宜昌旅游 | 荆州旅游 | 襄樊旅游 | 恩施旅游 | 十堰旅游 | 神农架旅游 | 荆门旅游 | 咸宁旅游 | 旅游导航 |

长江三峡工程
  位置导航: 首页>>地方频道>>宜昌频道>>宜昌概览>>长江三峡工程

        从宜昌市区出发,经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三峡工程坝区。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葛洲坝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工程总工期17年,分三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第三阶段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移民113.18万人。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在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目前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 三峡工程专用公路
  三峡工程专用公路,始建于1994年,1996年10月正式通车,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为准一级专用公路,单线全长28.64公里(其中桥梁、隧道占40%)。公路上有桥梁34座,其中特大型桥梁4座,双线隧道5座,其中最长的"木鱼槽"隧道单线长3610米。专用公路是三峡工程的对外交通工程,堪称中国公路桥梁、隧道的博物馆。
○ 毛公山
  车过乐天溪大桥检查站,由银白色山石组成的江南高耸入云的山顶起伏轮廓线,好象一个人仰卧在高山之巅:,头东脚西,安详仰卧,其头发、额头、眉眼、鼻嘴、下颌痣、中山装衣领、胸腹惟妙惟肖,清晰可见,酷似一代伟人毛泽东卧像。毛公山,因此得名。毛公山原名黄牛岩,长江水路在这一带九曲回环,而古代西陵峡的这一带滩险水急,航行缓慢,乘客逆江而上数日,似乎还在黄牛岩跟前徘徊,走不出这头神奇老牛的牵绊。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此地就曾发出感叹:"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1956年毛泽东横渡长江之后,写下了《水调歌头·游泳》,其中的"高峡出平湖"表现了他想在这里建坝的豪情壮志,而三峡工程历经数十年的论证研究,终于将坝址选在黄牛岩山脚下三斗坪镇的中堡岛。正巧,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三峡工程破土动工之际的1993年,毛公山被人发现。在"一江万里独当险,三峡千山无比奇"的黄牛山顶的这尊毛泽东主席安卧像,如此巧合真令人拍案称奇。
○ 三峡坝区
  三峡坝区总面积为15.28平方公里,分为施工区和总建筑面积54.6万平方米的办公生活区。办公生活区建有三峡工程大酒店(四星级饭店)、三峡工程展览馆、三峡工程建设指挥中心、环保公园和现代化生活小区等。未来的三峡坝区将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展示出宏伟的现代化工程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的佳境。
◎ 三峡工程展览馆
  三峡工程展览馆,于1992年10月1日建成开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为之题字,总面积6600平方米,分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移民、科技进步、电力生产、书画、摄影等专题展览。展厅采取国际通用的标准展馆布置,内设电影放映厅、贵宾厅等。大厅有目前全国最大的长江三峡全景彩喷图,气势宏伟。
○ 坛子岭
  坛子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峡工程竣工后,坛子岭将成为永久性观景平台供游人参观、游览。
◎ 坛子岭来历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的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以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行至三斗坪时,却见那神牛腾云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个影像,那大禹也追随神牛远行,而留下了一尊巨石作为纪念。人们深受感动久久不肯离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结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岛--中堡岛。船上的肥猪则投入江中,变做24座礁石,而那坛美酒则放在了北岸,幻化成流传至今的坛子岭。每逢晴朗天气,微风拂过,峰间江中,酒香醺醺,令人心醉。
◎ 模型室
  模型室陈列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的模型,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及非溢流坝段。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南岸留有后期扩建的地下厂房。永久通航建筑物均位于北岸。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全长约2309米,坝顶高程185米。
北岸厂房,全长643.6米,安装 14台水能发电机组。南岸厂房,全长584.2米,安装12台水能发电机组。两岸厂房共安装26台水能发电机组。机组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6.8亿度。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五级船闸的情况,待后介绍。
  升船机。如果将船只通过永久船闸比做爬楼梯,那么通过升船机则似坐电梯了。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机,采用全平面钢丝绳的结构形式。承船厢长120米,宽18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卷扬机最大提升高度113米,最大提升重量为11800吨,年单向通过能力340万吨,每次过坝仅需40分钟,主要供客轮通航,预计2009年投入运行。
  临时船闸。于1998年5月1日通航,属临时性通航建筑物,主要承担汛期通航任务,闸室长240米,宽24米,可满足长江20000-45000立方米/秒流量的通航要求。2003年永久船闸投入运行后,临时船闸便结束其通航的使命。
◎ 万年江底石
  坛子岭展示的江底石,花岗岩质地,重达20多吨,俗称"万年江底石",其实它距今已有8亿年的历史了。人们可以从它身上了解长江古老的过去,让人们站在它面前感慨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石头上还有一些钻探机留下的钻孔,是最早的一批水电专家、地质勘探者在考察坝址时留下的,凝聚着中国几代人的梦想,现在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使人们为之赞叹、振奋。这块石头是从围堰基坑里挖出来的。可能有些朋友会问这块巨石为什么呈这一形状,它像什么?又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这是它的本来面目,挖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是长期经江水冲刷而形成的。
◎ 三峡坝址基石
  坛子岭上的圆柱型石柱,是三峡大坝基底岩石。它是古老结晶岩基底的一部分,其主要岩石为元古代闪云斜长花岗岩,岩体厚度约14公里,形成至今约8亿年,灰白色至浅灰色,中粗粒结构,局部中细粒结构,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色角闪石等组成,岩石坚硬,完整,透水率低,其挖压强度为90-110MPa,变形模量30-40GPa。三斗坪坝址地质构造稳定,坝基岩体质量优良。外国专家评论说:"这是上帝赐给中国的一块宝地"。
◎ 截流石
  截流石,重达28吨,把它放在这里,作为一种象征物,是镇水的标志。1981年葛洲坝大江截流用的石头只是它的1/2,这是放大了2倍的截流石。2002年南岸的导流明渠截流时又用到这种规模的截流石。它的形状很有特色,是三角形四面体。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呢?这是以现代治水或水能利用的科学实践为依据的。工程中采用这种形体的截流石抗激流,稳定性最好,当把它抛下水后,它那尖尖的棱角便迅速地插入水下淤泥中,并能够很好的阻挡水流对它的冲击。因此,它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象征物。截流石的下面是一个直径达20米的下陷式广场,仔细一看是一个八卦图,象征着四面八方支援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设天时地利人和。
◎ 浮雕群
  环绕坛子岭的浮雕名叫《润生源》,意即滋润生命的源头。正面是一凸出的大型铜板浮雕,形同水轮机涡壳,三个伟壮的男性携手在水流中旋转,力士金刚般地与水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万物以水为生的强大精神力量。铜浮雕两侧,上为虎,下为凤,表达出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因为古有楚人崇凤,巴人尚虎之说,而三峡坝区正处巴楚之地,虎虎生风,凤歌铮铮,托现出中华民族的三峡梦。分别向两侧细看,上右侧的浮雕现出一个现代男人和大禹的形象,重叠成一个"大"字或"夫"字,那男人手持三峡基石岩芯,象征现代水能利用的科学观念,而大禹手持铁铲,则是在显示中华民族治水的悠久传说,他俩的背景是大坝建设的场面。从左起则是家庭及库区移民搬迁的场景,勤劳的妇女、乖巧的儿童、有责任感的丈夫,还有一些渔业、畜牧业、航运业的活动画面。尤其神幻的是,上方竟有三位仙女从天而降,和整幅浮雕中的其他仙女合为12位,代表着巫山十二峰。转过身,下面的浮雕中心人物是一位青年女性和一位仙女的叠观,姿态优美,手中擎有花朵、果实,表现着爱情和幸福的理想。背景有植物、动物、鱼类,反映了三峡的生态,远处透出的东方明珠,上海码头,外滩大楼等,象征长江三峡工程赋予长江中下游的效能。此外,浮雕上还有仙女奏楚乐,四人跳巴舞,以及长江上游四川大足的千手观音等形象。
  与坛体正面浮雕相对应,坛体背面一块浮雕中心部位是传说中黄牛助禹治水合力开峡的景象。向两侧展开的是峡石和流水。峡石上刻有远古画,下部有纤夫、船夫、埋葬水难者的白骨塔,漂在水患中的孩童、房屋等,气氛压抑、悲壮是三峡地区千百年来生存条件的映照。两侧有太阳、月亮连同坛体背面的北极星、北斗星,形成了一个小天体,再看那飞溅草坪的流水,将坛体上下连成一片,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文化内涵。
  坛子岭海拔高度262.48米,是三峡工程的制高点。登上坛子岭,可将15.28平方公里的三峡坝区全貌一览无余。
○ 永久船闸
  站在坛子岭上,永久船闸尽收眼底。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船闸。单线全长1607米,由低到高依次为1-5号闸室,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船只通过永久船闸需2.5-3小时,主要供货运船队通航。闸室内水位的升降靠输水系统完成。闸室开挖最大深度170米,总开挖量3685万立方米,为三峡工程总开挖量的40%。混凝土浇注量357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4.17万吨。1999年底,永久船闸基础开挖工程全部完成。2000年开始闸门金属结构安装, 2003年7月永久船闸通航。
○ 西陵长江大桥
  西陵长江大桥,于1996年8月10日建成通车,是连接两岸工地的主要通道。大桥全长1118.66米,单跨900米,桥面为四车道,两侧各设宽1.5米的人行道,桥面净宽18米,桥梁样式属于第四代桥梁悬索桥.它没有桥墩,桥身承重由两根钢缆与桥两端的两座塔柱承担,可载重290吨。桥上的两根主悬钢索直径均为57厘米。每根造价1亿元人民币,由10010根英国进口的镀锌钢丝所组成。桥两端白色主塔塔顶高程均为187.5米,仅比三峡大坝高出2.5米.桥的颜色为橘红色。定为橘红色一是因为橘红色鲜艳醒目,利于导航;二是因为橘红色代表富贵吉祥;三是因为宜昌市是全国有名的柑橘之乡。
○ 导流明渠
  导流明渠,全长3410米,宽350米,宽度约占整个长江江面的1/3,是三峡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的主要项目。它的设计通航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当江水流量超过2万立方米/秒时,船舶通过临时船闸。施工期间共完成土石方开挖2823.68万立方米,约占三峡工程开挖总量的1/3。导流明渠在1997年7月1日试通航,10月1日正式通航之后,长江上来往船只都改道导流明渠航行。随着2002年三峡工程再次截流,导流明渠便完成其历史使命而不复存在。
○ 三峡风光会消失吗?
  四百里长江三峡风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每年游客达上千万人次,"三峡明珠"宜昌是游览长江三峡的最佳出发地和中转港。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近年来,长江三峡的绝佳风景会不会与我们挥手道别成为海内外游客普遍关注的问题。
  有关权威部门论证后认为,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不同工期对三峡风光有不同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很大。
第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已于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而宣告完成。长江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沿线景观不受影响,长江水运、航运未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2003年6月1日至15日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完成后,水位提升到135米。回水至长江万县境内,张飞庙被淹没,长江三峡的急流险滩再不复见到,水面平缓。
第三期工程6年(2004-2009年)。其间,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将被淹没。2009年大坝竣工,再经过三年时间,即到2012年,最终坝上水位海拔高度将达175米,水位实际提升109米,回水将上溯到重庆境内,届时,"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真正形成。
  水库正常蓄水后,鬼城丰都、石宝寨、白帝城等处水将淹至山腰,形成水雾缭绕,仙山琼阁般的胜境。同时,由于水位的升高,到其参观的游客还减少了攀登百级石梯之苦。瞿塘峡山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峡谷感并不减弱,夔门雄姿依旧。只是入口处的"粉壁墙"、"孟良梯"等需原样移刻至高处。巫峡十二奇峰海拔高在900米以上,水位上升后,峡谷感亦不会减弱,"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西陵峡西段(坝上)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因临江峡谷峰顶较低,冬季蓄水时远景景观无影响,近景峡谷感减弱。秭归屈原祠影响不大,但因旧县城搬迁,屈原大夫只好再作"移民",目前正在坝首新秭归城凤凰山上原样复建,近期对游客开放。而西陵峡东段(坝下)的纪念中国治水英雄大禹的古黄陵庙,酷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灯影峡,以及三游洞等景观仍屹立峡中。由此可见,举世闻名的"神女"依秀,"夔门"仍雄,而两坝(三峡大坝和葛洲坝)间的西陵峡将保留原汁原味的风貌,成为长江三峡中唯一留存的"天然百里画廊"。这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大坝之上的老三峡神韵不减,即使蓄水到175米高程,三峡仍然是世界上同类峡谷中最长、风景最美的峡谷。所谓"告别三峡游",完全是一种商业炒作所造成的误导。
  与此同时,回水的提升,将三峡沿岸的支流如九畹溪、香溪、神农溪、大宁河等水位升高,形成新的有待开发的旅游景观。据有关部门统计,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将形成120多个岛屿,高峡平湖,美景无数,带来新三峡风光无限。
○ 新三峡旅游展望
  高峡平湖这一历史性的巨变,在保持老三峡神韵不减的同时,带来新三峡风光无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长江三峡的旅游内涵,导致传统旅游模式的转变,为长江三峡旅游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今后的长江三峡旅游,将以三峡为主线,以三峡大坝为核心,以宜昌市为中心城市,将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兴山县以及神农架、巴东、巫山、奉节连成一片,形成"一片游"、"分段游"和"复合游"的三峡旅游新模式。
其一,长江三峡旅游将由"一线游"向"一片游"转变。高峡平湖显现,出现了许多新的峡谷、湖泊、漂流河段、岛屿、洞穴等景观,旅游核心通过溪水向四周延伸,由以往的沿长江一线变成沿库区一片,从而增加长江三峡旅游的景深,使三峡旅游更具风味。
  其二,长江三峡旅游将由"全程游"向"分段游"转变。三峡旅游全程可分为武汉至宜昌、宜昌市内两坝一峡、宜昌至奉节、奉节至重庆四段。随着三峡旅游向"一片游"的转变,以宜昌为起始点的"宜昌--奉节--宜昌"会成为国内游客游览三峡的首选路线和快速游览高峡平湖的主要线路,其产品模式为长江三峡精华游。近些年来,"两坝一峡"以其资源丰富集中、品位度高的优势,构成优质品牌,成为三峡旅游中的热点和核心。固然长江三峡是个整体,但分段旅游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三,长江三峡旅游将由"乘船游"向"复合游"转变。新三峡将是江、河、湖、岛、山、城、林等资源的复合。随着三峡旅游向"一片游"、"分段游"转变,旅游的方式势必会随之转变,由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变为观光游、度假游和特种游并举的局面。同时,过去的船上住、水上看、岸上游的形式将变为陆上游和水上游相结合。目前,宜昌市正在这方面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以适应"复合游"的发展需要,初步形成徒步走三峡、陆上看三峡、驾车游三峡以及水上定点休闲、峡中体验民风、野外狩猎旅游和三峡雪原滑雪等特色旅游。可以预见,随着三峡旅游模式的创新,三峡旅游的前景会更加辉煌。
○ 世纪梦圆 世界三峡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改良此上游一段",即兴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设想。从此,三峡工程这个现代水利之梦开始在中国人的心中萦绕。
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组织水利专家对三峡水力进行考察与研究,提出了《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
  1944年,中国战时生产局顾问、美国对外经济局工程师潘绥向中国政府提交《中国利用美国贷款建设三峡水力发电厂及还款拟议》的经济报告,为当时的中国政府采纳。
  同年5月,美国内务部垦务局总设计工程师、世界著名高坝专家萨凡奇博士两度应邀赴三峡现场勘测,编写出《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对坝址选择、枢纽布置、电站装机、水库蓄水通航、工程预算等均有详细计划。后由于种种因素而耽搁下来。
  195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着手对长江实施综合治理。
  1955年,长江流域规划及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工作全面展开。
  1954年,长江流域遭受洪水灾害,中共中央进一步认识到根治长江水患的紧迫性。毛泽东主席写下《水调歌头·游泳》,描绘出"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
  1958年,中共中央在成都会议上首次对三峡工程作出正式决议--《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1970年,长江葛洲坝工程批准兴建。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三峡工程筹备工作的通知》,决定成立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筹建处,负责工程筹建。
  1985年,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期间,167位委员建议三峡工程不要仓促上马。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水利电力部成立了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聘请全国412位专家和21位特邀顾问,分成14个专题论证专家组,参加这一世界水利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论证工作。
  1988年,论证工作基本结束,得出了"三峡工程对现代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的结论。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完成三峡工程有关立法程序并进入了实施阶段。
  1993年9月27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1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宜昌市三斗坪向全世界宣布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 三峡工程 世界之最
  世界上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1、防洪效益大。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的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2、水电站大。三峡水电站将安装2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度,将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水电站。3、航运效益显著。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1、综合工程规模大。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26台套、1820万千瓦。除土石方填筑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属世界第一。2、单项建筑物大。①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前沿总长为234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1486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一。②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水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水电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500千伏直流输电,11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送出工程规模居世界第一。③双线五级梯级船闸:三峡工程梯级船闸是世界总水头最高(113米)、级数量多(5级)的内河船闸,其单级闸室有效尺寸(长280米、宽34米,坎上水深5米)及过船吨位(万吨级船队),属世界已建船闸最高等级的内河船闸。船闸最大工作水头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万立方米,边坡开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属世界最高水平。④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水位变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标均超世界水平。三峡升船机属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3、金属结构居世界第一。三峡工程金属结构总量包括各类闸门386扇,各种启闭机139台,引水压力钢管26条,总工程量26.65万吨。其综合工程量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单项金属结构中,引水钢管的内径12.4米,永久船闸人字工作门挡高度37.75米,门高39.75米,运转时最大淹没水深17-35米,均属世界之最。4、其它世界之最。坝址年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设计洪水洪峰流量98800立方米/秒,相应下泄量6980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洪峰流量124300立方米/秒,相应下泄量102500立方米/秒;枢纽最大泄洪能力1161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洪水洪峰流量72300-83700立方米/秒;截流流量8480-11600立方米/秒;施工通航运量1550万吨/年;混凝土浇筑总强度500-550万立方米/年;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最大月上升高度23米、浇筑强度40万立方米;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强度4台(280万千瓦/年)。水库淹没及移民安置难度为世界之最。三峡水库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据1992年调查,淹没线以下有耕地(含柑桔地)约2.4万公顷,居住人口84.41万人,规划最终需搬迁安置的人口可能达113万人。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点地图 |
Copyright 2003-2004 湖北旅游咨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