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
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于白雉山炼铜铸钱,开鄂邑铸铜币之端。
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县令羲仕暄在葛店白浒镇筑城塘城。又筑武昌县城。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县,同属江夏郡。
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废城塘县仍并入武昌县。
公元755年(唐天宝14年),韩仲卿(韩愈之父) 任武昌县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李白作《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李白来武昌,任宋若思幕府参谋,登南楼作《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孟浩然、刘长卿、常建、岑参、钱起、卢纶游历武昌,留诗甚多。
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元结辞官隐居武昌,自号“漫郎”,撰《退谷铭》、《抔湖铭》、《广宴亭记》等。
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名士裴鶠于小北门外江边建亭,书法家李阳冰以篆书题名“怡亭”并序,裴虬拟铭文,李莒以八分体书铭刻于崖,世称“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武昌作《南楼夜》、《悲吴王城》等诗。
公元900——960年(唐末至五代),武昌陶瓷工艺发达,今梁子岛有瓦窑澥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