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名中外的闯王陵,是我国仅有 的农民起义领袖的陵寝。它位于九宫山西麓牛迹岭的小月山下, 即现在的通山县闯王镇高湖村。据载,1645年(清顺治二年),李自成率部自襄阳仓促退至武昌,屡战不利,又欲图金陵,遭清将阿 济格、多铎等部追击,李自成只得“自率一股”,几经周折,退至通 山,谋占九宫山。在通山李家铺,李自成遇清兵围杀,“单骑突脱”, 甩掉了清兵的追击。但由于对此地山形地理、人情风土不熟,以致 误走葫芦糙,独自徒步高湖牛迹岭。后因“乞樵者食”,被乡勇头目 程九百等以土铳杀害。这位身经百战,叱咤风云的农民军领袖竟 死于乡蛮之手,成为千古遗恨。事后,“有乡人怜之,草葬之”。300 多年来,当地人民经常祭奠这石垒荒地,以寄托哀思。1952年通 山县政府作为文物予以保护。195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以来,国家逐年拨款,修通公路,并建标 志碑、牌坊、祭台、坟墓、陈列室和文馆所。1987年国务院批准列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闯王陵占地200百余亩,由拴马松、落印荡、玉玺亭、激战坡和 主体建筑门楼、墓冢、陈列馆等组成,依山而筑,气势雄伟。门首是 石雕牌坊,牌坊顶上镶嵌着“闯王陵”三个大字,门楼侧面有郭沫若 1955年题写的墓志铭。穿过牌坊沿石阶踏级而上是由祭台、看 台、花坛等围成的李自成墓冢。郭沫若生前亲笔题写的“李自成之 墓”大理石墓碑立在墓前。坟墓周围,石雕相簇,甚是庄严肃穆。 墓冢上方20米处有一幢雄伟的仿古建筑,高檐大柱,古色古香,这 便是“李自成陈列室”。陈列室门首的裱金大字“李自成陈列室”和 正门的门联,都系大文学家茅盾生前亲笔所题。室内大厅有介绍 李自成在湖北殉难的实物、文字和图片;陈列着李自成的塑像及龙 头马蹬等遗物;展示着《明史》、《清史稿》、《清章实录》、《武昌府志》、 《阳新县志》、《九宫山志》、《程氏家谱》等有关李自成走死通山的史 料及国内专家研究李自成归宿问题的学术论著。陈列室廊柱有一 副对联,系原中共通山县委书记刘绍熙所题,联云:“吊民伐罪,兴义 师,横扫中原,直捣燕京,图乾坤再造,堪称一代豪杰;运筹迭失,拥 骄兵,忽视外侮,弃置吴越,致江山易手,实为千秋悲歌。”陈列室左 边的“落印荡”、“下马亭”、“激战坡”等古迹建筑随山势层叠而下。 游览者一进入闯王陵,便感到350多年前的这位“一朝大顺主,遗恨 告中天’’的农民领袖的悲惨结局历历在目,着实令人为之悲叹。 如今,闯王陵已成为一大名胜,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前来游览凭吊。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