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农业必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机遇。如何确立咸宁市农业的发展思路,1999年9月咸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四乡六业”为重点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即在全市“楠竹之乡、桂花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咸安区的苗木、嘉鱼县的蔬菜、赤壁市的猕猴桃、通城县的牲猪、崇阳县的雷竹、通山县的水果,要使每个县(市、区)逐步形成一个特色明、标准高、效益好的产业。 咸宁山水资源丰富 ,是著名的“楠竹之乡”、“桂花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是全国“五大楠竹基地”、“五大茶叶基地”、“三大苎麻基地”、“两大桂花基地”之一。茶叶于唐朝开始栽植;植桂明朝初期开始;苎麻在清康熙四年始有记载,1936年成为湖北麻产区。这是咸宁经过多年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六业”也是新时期各地根据市场农业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截至2000年,咸宁围绕“四乡六业”已建成连片基地564个,面积340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基地81个,5000至10000亩的基地283个,在规模上,咸宁市的楠竹面积、蓄积量、产量均占湖北省的80%以上,居湖北省第一;茶叶产量湖北省第一;苎麻面积、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桂花总数居全国第一、产量第二;猕猴桃面积、产量居湖北省第一、全国第二;雷竹面积、产量居湖北省第一。 咸宁市现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1个,其中省级4个,市级10个。1999年共实现产值(含工业产值)70多亿元,网络了28万农户,占全市农村人口的67%,并直接安排劳动力就业2.3万人,全市围绕“四乡六业”建有各类市场250余个,常年还活跃着10万流通大军,年成交额达40多亿元。农民平均从“四乡六业”及相关产业获得的收入1600元,占农村人平收入的80%。 同时,全市围绕“四乡六业”开发的名优特产品达110多个,其中10类40个品牌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位置。茶叶产品先后有11个品牌获全国奖,有3个品牌获中国文化名茶奖,5个品牌获国际金奖,获奖总数居湖北省首位。有些名优特产如巨宁地板、白练麻纺纱、犀利纱布、吴刚桂花露、松峰绿茶、天子湖猕猴桃果汁等品牌影响较广,已经进入国内各大市场,有的甚至打入了国际市场。 在今后的发展中,咸宁市决心立足本地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万亩、十万亩的大基地,并通过改造促进老基地的升级换代。下大力气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进一步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