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 三峡分大三峡和小三峡,在大三峡,游客基本上都是在游船上吃,这样不光可以赏美景,还可以尝美食。在小三峡,一般是要下了船,走到农家的集市前,坐下来吃些地方的特色小吃,包括用鱼虾和地方山珍做的菜,也有一些更朴实的菜品。 三峡有一种土豆叫山羊芋,在当地很多农家会用干锅煸炒,放点辣椒面、葱花,很有味道;还有一种菜叫“合渣”,是典型的农家菜,一般打豆腐是需要把豆腐渣滤掉后再进行压制,而合渣就是不滤掉豆腐渣来做,然后再加些白菜。当地农家生小孩或过满月,就会做一大锅合渣,遇见一个人就让他吃一碗,当地人管这叫“吃灾星”,意思是说你吃了后,就会把小孩的灾星带走,至今当地农家仍沿袭这个习惯,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 还有一种蒸豆腐,也有几百年历史,用豆瓣、香料、料酒等腌制后再上笼蒸,拿出来吃,味道很独特。 如果赶上三峡美食节,当地人会挑灯夜战,在江两岸摆上成溜的货摊,摆出很多平常吃不到的当地小吃,有一种小吃是用长江里的小河虾,合着萝卜丝或泡菜炒,味道鲜美绝伦。 三峡的当地特色美食,比如三峡纤夫宴——三峡以前有很多拉船的纤夫,他们性格倔强耿直,生活简单,他们的烹制方法基本上就用蒸和烤两种,他们会用江里的鲜活小鲫鱼,用筷子串上,烤后加上泡菜在锅里一闷,味道绝对原汁原味;还有一种姑姑宴,流传于明末清初,像樟茶鸭、坛子肉、豆腐渣烧猪头、鲜嫩竹筒、酸菜黄辣丁、软炸斑鸠等,是最民间的菜品口味。
关于山珍 在三峡江水两岸,有很多山民养殖山羊,有一道菜叫羊肉格格,很多食客以为带“格格”两字必然是皇宫里的菜,其实它是当地的一种叫法。这道菜很有特点,首先必须得一蒸到位,而且只能吃第一顿,如果留到第二顿再吃,就失去了那种鲜美味道。
三峡盛产柑桔,楚汉时期,三峡的桔子就很出名,屈原还曾经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橘颂》。三峡地区用桔子做的菜有很多,像陈皮牛肉、陈皮鱼块、柚香陈皮翅、柚香肉、桔汁鱼片等。柚子也很有名,广西的沙田柚和三峡的梁平柚在全国出名,人们把柚子肉拿出来,用冰糖、银耳、大枣等一起蒸饭,就是著名的柚子八宝饭。
三峡属大巴山脉,这个地区野生菌也非常丰富,而鉴别蘑菇是否有毒的最好方法,是放几瓣大蒜在锅里,如果发现大蒜变绿了就说明蘑菇有毒。
此外,三峡地区竹子很多,三峡美食中也就有很多以竹筒为器皿的菜肴,像竹筒黄辣丁、竹筒蒸肉片、竹筒东坡肉、竹筒蒸野鸭等。
三峡美食推荐 白刹肥鱼 这是一道传统名菜,采用虎牙滩到南津关一带出产的肥鱼(回鱼)和肥膘肉共蒸而成,鱼肉鲜嫩,鱼汤肥美,菜肴清淡,原汁原味,深受中外食客好评。
岩斑鱼
仅在山间溪流岩缝中生长,个头不大,生性较呆,又名呆板鱼。肉质鲜嫩无比,酒家大多临溪而建,就近取活鱼烹制,境内外食客均幕名前往。
峡口明珠汤
此菜是根据西陵峡口雄伟壮观的景色构思制成的美味佳肴。用鸡蛋清蒸制成西陵峡口群山峰岳状,浮于鸡汤汤面,三色鱼丸作明珠漂浮于群山之间,其形象逼真,富有诗意。观看引人入胜,品味鲜嫩爽口。此菜被列入湖北名菜之一,收入《中国菜谱》。
三游神仙鸡
传说北宋时代的大文学家苏轼父子三人同游三游洞时吃过此菜,感觉味道精美,吃后心爽神怡,悠哉游哉,乐过神仙,因此人们称此菜为三游神仙鸡。该菜系用麻油烧淋全鸡及上十种调料烧制而成,色泽酱红,香糯软嫩,原汁原味,很有特色。
吴抄手 调馅非常考究,肉茸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制好后的馅能浮于水面。成品特色是滋润滑软,细嫩咸鲜。
过桥抄手 因其独特的饮食方法而闻名,食用时将碗中抄手夹入味碟中,蘸上碟中调味后食用,犹如过桥,故名。特色是细嫩爽口,因人而宜,味多变化。
鸡汁锅贴 将鲜猪瘦肉剁茸,加调料和鸡汁拌馅,包成饺子在锅中焖烙而成。特色是香脆细嫩,味道鲜美。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