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古称西陵,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中上游分界处,辖5个城区、3个县级市和5个县,总面积21083.58平方公里, 人口415万,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的中转港,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夏商时期,宜昌为古“荆州之城”;春秋战国时为楚地,史称"楚之西塞",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从战国时楚设城邑算起,宜昌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经使用过夷陵、西陵、峡州、宜州、拓州、东湖等名,1912年改为宜昌县沿用至今。其中,使用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是夷陵和峡州两个名字。夷陵,一是《汉书·地理志》所说:“因西北有夷山”而得名(古之夷山,今宜昌市三游洞所在地);一是旧志所说:“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其地扼长江三峡之口,故又有峡州之称。
这里水清山秀,人杰地灵。二十万年前,著名的“长阳人”就在此活动;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相传为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西陵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国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诗仙李白、武圣关羽、茶圣陆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国难的巾帼英雄秦良玉等历史名人也都在宜昌留下他们的足迹。
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长江三峡风景区已经奠定了宜昌旅游在全国和国际旅游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与之相匹配是以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圣人关羽为代表的古代名人文化,以巴人遗风、土家风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和以“三国战场”、“三游古洞”为代表的的历史遗迹以及神农架和大老岭、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现代探险胜地等,这些独具魅力的名胜构成了宜昌旅游浪漫神奇、多姿多彩的画卷。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