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汉 市 旅 游 局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实施方案
按照《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市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武汉市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促进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旅游部门的工作职责,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纲要》的指导下,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指针,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努力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发挥和利用我市红色旅游的资源优势,把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等“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积极联合与整合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共同联手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推动红色旅游和全市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二、总体原则
以国家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和精品线路为主线,打破地域界限,将本地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其中,将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纳入进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因地制宜、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多方参与,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搞好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以“红色”旅游感召市场,以“绿色”旅游拓展市场;合理整合红色旅游资源,通过红色旅游,将各种旅游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努力打造出在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旅游线路和品牌。
三、总体构想
全市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构想可概括为“12355”战略。
(一)全力抓好“一条国家级精品线”: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
(二)强力打造 “两个重点景点”:“八七”会址、农讲所及毛泽东旧居
(三)重点建设 “三大红色旅游基地”:“八七”会址红色旅游区、农讲所红色旅游区、 “二七”纪念馆红色旅游区
(四)认真建设市内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未含其他景点):
1、“毛主席叱咤武汉”旅游线:八七会议会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梅岭一号
2、“武装起义的圣火”旅游线:八七会议会址——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大革命时期中央领导故居——宋庆龄故居——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
3、“农民运动的摇篮”旅游线: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开幕式旧址——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
4、“二七英烈现江城”旅游线:二七烈士纪念馆——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林祥谦烈士就义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施洋烈士陵园
5、“大别山硝烟”旅游线:李先念故居——陈少敏故居——新四军五师旧址——司政机关旧址
(五)联手开辟跨区域的5条红色旅游精典线路(未含其他景点):
1、“革命曙光”红色旅游精品线:武汉——南京——上海
2、“领袖摇篮”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长沙——韶山
3、“星星之火”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武汉——南昌——井冈山——瑞金
4、“小平故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重庆——广安
5、“革命圣地”红色旅游精品线:武汉——遵义——延安——西柏坡
除此之外,还将推荐若干周边红色旅游线路。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主要工作归纳为:十个一)
(一)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编排红色旅游线路
1、分期确定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在对市内47个红色旅游资源点进行全面勘察的基础上,对于条件基本成熟的9个单位(11个红色旅游资源点),将作为第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对外进行公告。并重点打造市内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做好与市内其他旅游景区点的结合。其他资源点待条件成熟后,再作为第二、三批推出。
2、组织召开一次“三市五县”红色旅游协作研讨会。按照国家确定的30条重点红色旅游线路,拟于4月21日邀请“三市五县”,即信阳、黄冈、武汉三市及新县、罗山、商城、红安、麻城等五个县的政府及旅游局负责人、各主要红色旅游景点、部分旅行社以及旅游饭店等单位的负责人,在武汉召开鄂豫皖红色旅游协作研讨会。会议主要内容:1)共同研究国家三十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的“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线”的具体线路、运作方式、协调机构; 2)研究各地红色旅游接待(如容量、住宿、价格)等具体合作事项、协商建立“三市五县”鄂豫皖红色旅游游客调度机构; 3)信阳、黄冈、武汉三市共同签署鄂豫皖红色旅游协作协议;4)研究“三市五县”有关鄂豫皖红色旅游互惠互利政策,旅游接待单位共同签署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
并借助“8+1”城市圈旅游协作模式,将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和线路作为今年乃至今后工作重点,在收集、归纳和分析红色旅游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与进入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黄冈市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麻城市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英山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湘鄂西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荆州市监利县周老嘴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洪湖市烈士陵园)、孝感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大悟县宣化店谈判旧址,新四军五师旧址)的合作。争取各城市支持和配合,共同商议和合理编排省内红色旅游线路。
3、组织一次“鄂豫皖红色旅游”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初步定于4月24日(周日),在武汉市汉口江滩,组织“鄂豫皖红色旅游”大型宣传推介活动,拟邀请“三市五县”红色旅游资源点及相关景点、有关旅行社开展现场宣传和促销,组织文艺表演,内容包括鄂豫皖红色旅游资源情况、旅游线路与产品、各地的民俗风情和土特产品等,并将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努力营造鄂豫皖红色旅游的强大氛围,拟为五一黄金周及今后争取更多的客源。
4、举行一次“挺进大别山”—— 鄂豫皖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首发仪式。拟于5月1日,在信阳、武汉两地同时举行“挺进大别山”—— 鄂豫皖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首发仪式。信阳、武汉两地客源将沿该主题线路互动,黄冈市及各县拟组织大型隆重的接待仪式,以此预示着国家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线路正式对外开启,标志着全国各地游客可以前来游览。武汉首发仪式地点定在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将组织300——500人规模的旅游团队,向大别山挺进。拟邀请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该活动,并邀请中央及湖北、武汉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力争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较大声势和影响。
(二)规范红色旅游操作,确定旅游骨干企业
1、制发一个发展红色旅游的规范性文件。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性、文化性和经济性合一的系统性工程,为指导旅游企业规范操作,使旅游企业能够明确红色旅游目的、意义、重要性,知晓红色旅游总体部署和安排,掌握红色旅游的大致时间安排和操作方式,拟对旅游企业的操作提出具体规范要求。
2、推荐一批从事红色旅游的骨干旅行社。根据规范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质量、市场开发和开拓能力等综合考核,筛选30—50家各方面实力较强的旅行社,作为开展红色旅游的骨干旅游企业,向社会宣传和推荐。
3、发挥武汉地理区位优势,结合市场需求实际,协调相关交通部门,组织开发红色旅游系列的专船、列、线。
(三)借用多种促销形式,加大红色旅游宣传
1、积极与市委宣传部进行协调、沟通,在有关报刊媒体上开设红色旅游专栏、专刊,并组织相关稿件和所需资料内容等。
2、编印一本武汉红色旅游宣传册。将全市第一批红色旅游景点的情况,集中汇集编印成精美的介绍红色旅游相关知识的宣传册及宣传折页,向社会和游客发放。
3、在《武汉旅游》开辟一个红色旅游专栏,宣传红色旅游景点和有关知识,推介红色旅游线路,进一步扩大社会宣传和影响。
4、在武汉旅游政务网站上开设一个红色旅游专页,宣传推介红色旅游景点和有关知识,并与全国其它相关网站进行链接。
5、编印一本红色旅游导游词。将全市第一批红色旅游资源点的情况,集中汇集编印成精美的宣传册,向各红色旅游资源点和旅行社发放。
6、配合武汉与周边红色旅游线路的开设,积极做好相关宣传,并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前往踩线和报道。
(四)按照A级景区要求, 抓好人员培训工作
一方面,积极宣传和推广旅游景区点A级评定标准,按照A级标准规范,高起点、高标准,完善各景区点的旅游功能。争取全市红色旅游景区点全部达到2-3A标准,其中国家级的3个重点景区争取达到4A标准。
另一方面,按照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和A级评定标准精神,分期分批组织开展红色旅游资源单位和旅行社管理人员、导游、讲解人员的理论和服务技能培训。
(五)其它相关工作
1、指导全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推荐旅游专家,参与规划总体策划,按照旅游经济运行模式和要求,对规划方案进行指导。
2、积极配合计委等部门,做好我市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及“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的建设方案及申报工作。
3、与市统计局协商,设计和制定红色旅游各项指标数据统计表;确定上报统计对象和范围、报送时间、报送方式等。
4、争取有关红色的工作经费。如开展周边区域资源考察、协作工作经费,人员学习培训工作经费,红色旅游专项统计报表的编制印刷等费用,宣传促销工作经费等。
5、加强与红色旅游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等工作。与计划、规划、文化、交通等部门,积极进行相关信息交流,开展红色旅游工作的配合协调,共同推进红色旅游各项工作的深入。
二00五年四月十五日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