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年前,13万烈士抛洒热血,让大别山遍插红旗、建立鄂豫皖苏区首府。
70余年后,“红色旅游”遍及大江南北,大别山能否再红火起来?
5月1日,武 汉、黄冈、信阳3市联手,“鄂豫皖红色之旅”在汉首发。记者与300名游客、旅行社经理一同,沿武汉—新县—红安之线穿越历史隧道,探寻红色首府面貌。
大别山地区位列国家12大红色旅游区,而武汉—麻城—红安—新县—信阳是国家推荐的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此行目的地新县、红安,同处大别山区,为鄂豫皖3省结合部,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千里跃进、将军故乡”是其红色文化的核心主题。
以新县为例,拥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4处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吴焕先故居、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等12处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365处革命历史纪念地。
近年来,新县为发展旅游经济颇费苦心。记者手中拿到的《红色圣地———新县》旅游手册,印刷精美、措辞考究。所到景区都建有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即使是离县城32公里的许世友将军故里,也铺设了柏油马路。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红色景点大多以参观、讲解为主要方式,游客参与性、互动性较少。一些景区没有旅游纪念商品,而另一些景区出售的旅游纪念品品种单一,且多是“外来品”。
业内人士认为,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大有可为。在井冈山和沂蒙老区等地,红米饭、南瓜汤、“拥军鞋”、“拥军煎饼”都为周围农户带来不少收入。新县可融合当地的风俗和文化,开发类似“红军生活体验”等旅游形式,而当地群众也可以生产如红军草鞋、红军草帽等有特色的手工艺品,活跃地方经济。
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县提出成为武汉的“后花园”的构想。然而,面对武汉巨大的出游市场,争夺者并非只有新县、红安几地。目前,武汉周边已有30余条2日游线路,地跨省内、湖南、江西、河南。“后来者”如想奋起直追,必须拿出“撒手锏”。
业内人士提出对策:打造以重点景区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精品线,并以红带绿,加快绿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大宣传及广告投放量,树立红色、生态、休闲品牌形象,逐步建立旅游市场营销网络;注重对自助游、拓展游等旅游形式的配套建设,多线并举扩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