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道门溶洞,在长江北岸的栈道悬崖上,攀登而上,约四、五米高便入洞中。洞大如厅,内有大小七个洞口,因而得名。第一道门宽、高约三、四米,远远望去,象是一个张开的虎口,大有吞云吐雾之势。洞内宽阔,但坎坷不平,其顶如锅底,洞壁亦有钟乳。顺着洞厅径前行,约数米,入第二道门;门口小,洞内光线暗淡,只有洞顶的天窗有一线阳光射入,故此人称“一线天”;顺着小洞弓身向天窗望去,又是一个洞,出了洞口有一沟壑,站在那里,身后危岩压顶,脚下百丈绝壁,一江怒水,于眼下奔腾咆哮。
七道门口的崖壁下,有清澈的间歇泉,滴滴水珠,不时发出“叮咚”的声音。稍下一点的悬崖下,还有几个溶洞,抗日战争时期,曾利用这里的险要地势,在洞里设置了大炮,其工事,至今可见。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