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巴山以东、大江南岸的巴东古城,是川鄂两省交通要冲和鄂西山区的物资集散地。鄂西的桐油、生漆、药材、皮货等土特产,通过巴东至恩施的公路和长江运往外地。
早在南朝时,这里即已成镇,隋朝称为巴东。现在的巴东城,因地势特别陡峻,且难于从事大规模的营造,故自古以来即无城廓,是三峡诸县中唯一未设城防的县城。 巴东地处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宽谷河段上,视野极为开阔。城内一处崖壁上,有“楚峡云开”四个大字,系清代乾隆时李拔手笔。传说他在经三峡时,一路烟云缭绕,至巴东而云开雾散,乃舍舟登岸,乘兴而题。宋朝名相寇准曾任巴东县令,此地的不少名胜和传说,多与寇准的影踪相联。遗憾的是年久失修,所存史迹几乎已无处可觅。 巴东又是富有革命传统的山城。1931年,贺龙率领土完整的工农红军一度进驻巴东城,主力转移时,留下200多人,在万仙洞反围剿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巴东人民在城内建有烈士陵园,前临大江,后依高山。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