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帝城高处向北遥望,一条清溪蜿蜒南流,一直流到白帝山下,在瞿塘峡口汇入长江,这就是因杜甫草堂而得名的草堂河。从白帝街徒步,沿河滨公路北行,不到一小时就可到草堂。杜甫曾寓居夔州(今奉节县)三年,作诗四百余首,其中《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均在公元766年作于此地。
草堂河河口既窄且陡,象是一条沟涧。由于长江洪水倒灌,河口淤积严重,即使在枯水季节,河水也是混浊的。但是,越过河口,便河阔水清,地势坦缓,好似进入一块平原,使人不禁想起杜甫“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的诗句。
草堂,是草堂区所在地。走进街口,一方清光绪末年为纪念杜甫所立的石碑《重建杜工部氵襄西草堂碑》便映入眼帘,系清光绪三十四年所撰。再沿街行,就是杜公祠遗址,现虽已另起新屋,但草堂河的山山水水,却仍然充满诗情画意。当年杜甫择此而居,是颇有见地的。这里盛产柑桔,过去杜甫种桔、咏桔之地,现是奉节柑桔良种基地之一。每到秋末,柑黄桔红,把苍翠的山村点缀得更加秀丽。
草堂河附近的金马河畔,有“旱八阵”,又名“草堂八阵”。这一带是古代川鄂陆上咽喉,相传诸葛亮在奉节布下水八阵后,又在此布下旱八阵。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