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是三国古战场遗址。位于长 江中游南岸赤壁市境内,沿江而上,通洞庭巴蜀,经武汉东下可达 吴越苏杭,北望汉沔千里沃土,隔江就是洪湖乌林,东汉建安十三 年(208年),孙刘联军在此运用火攻之策,火烧曹军战船,大败曹 军,当时八百里江面火光冲天,把南岸山岩照得一片通红,传说周 瑜欣然提笔,写下“赤壁”二字。赤壁旅游区由赤壁山、南屏山、金 鸾山三山组成。其主要景观有“赤壁”摩崖石刻、望江亭、翼江亭、 周瑜塑像、拜风台、凤雏庵、庞统井、赤壁碑廊、大战陈列馆、千年古 银杏等。赤壁之战遗址已列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湖北省 古三国旅游线上重要景点,前来访胜览奇者络绎不绝。现介绍其 主要景点: 赤壁摩崖石刻 在赤壁山临江悬岩上,有石刻“赤壁”二字,各 长150厘米、宽104厘米,相传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火烧曹军连 环船,火光映红长江南岸石壁,战后周瑜手写“赤壁”二字刻其上。 其实二字为唐人所题刻。二字之上有唐代道人吕洞宾刻“鸾”字形 符号。两侧刻有游人诗赋,其下有明初王奉《过赤壁偶成绝句》二 首,诗曰:“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势, 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 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据宋人谢枋得《赤壁诗·序》载:“予自江 下溯洞庭,舟过蒲圻,见石岩有赤壁二字”。明正统《嘉鱼县志》载: “赤壁……削壁面西,上有‘赤壁’二字见存”。现石刻已列入省重 点文物保护项目。 翼江亭 在赤壁山临江矶头。建于1936年,系麻石构成,上 盖琉璃瓦,六柱六角,塔状尖顶,以赤壁山、铁山似昆鹏两翼而得名。 亭柱上有楹联一副曰:“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危言,兴 霸良策;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忧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此处 相传为周瑜、诸葛亮观战哨所。现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项目。 拜风台 又名武侯宫,坐落在南屏山上。建筑面积有310平 方米,分前后两殿庙堂,内殿供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的全身 塑像。左侧有文物陈列馆,建于1979年,馆内陈列赤壁出土文物 1000余件,有刀、枪、剑、戟、镞、戈、带钩及东吴铜币(“大钱当千”、 “大泉五百”、“大泉当百”),并有东汉铜镜和“剪轮五铢”钱及大量 东汉、三国时的陶器等。右侧于1975年建有“东风阁”,供游人歇 憩。据清同治《嘉鱼县志》、《蒲圻县志》载,拜风台始建于明洪武十 五年(1382年),由嘉鱼知县刘秉政主修,称关主庙。明万历三十 八年(1610年),嘉鱼知县葛中宪重建拜风台。今拜风台系1935年 重建,1948年维修。拜风台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瑜石雕像(见左图) 赤壁矶头,一处开阔平地上,矗立着三国东吴都督周瑜的石雕像,像高9米,是湖北省最大的人物石雕像。 凤雏庵 坐落于金鸾山腰,相传为赤壁之战时,号风雏先生的 庞统披阅兵书处,后人于此建凤雏庵。现庵堂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 米,分三个殿室:第一室供奉有庞统全身塑像,第二室为赤壁图书 馆,第三室为接待、休息室。凤雏庵外有千年银杏树一株,其枝叶 如一巨大伞盖,荫盖着凤雏庵。现已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壁碑廊 位于拜风台右侧,东风阁后。1985年动工筹建,碑廊有建筑面积277平方米,1986年5月竣工开放,为四合回廊式、钢筋混凝土及木石结构。门楣有李尔重题“赤壁碑廊”四字,廊内镶嵌有25块石碑,石碑与墙面联为一体。碑上有历代诗人关于赤壁之战的诗、词和岳飞的前后出师表,由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扬州等地的王遐举、沈鹏、任政、关山月、徐久达、吴丈蜀等全国著名书法家所书。武汉东方艺术开发部刻制。这些碑刻,行、草、篆、隶,各具千秋,精雕细镂,堪称不朽之佳作。
部分文章来源于因特网或报纸媒体,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或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