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区概况: 乘车从武汉出发,上武黄高速公路后,在38公里处的路口站出口右拐,再沿长港运河前行20公里左右,直抵长岭旅游码头。 码头有个露天停车场,也许因是天然而成,也许是还不到旺季,没人过来收费。与一路良好的路况相比(高速公路不必说,至码头的樊湖公路比起市内“黑色”路面也毫不逊色,据说是鄂州市政府专项投资的旅游公路),码头的黄土路面与停车场的无遮无拦稍稍逊色。 已是湖边了,空气中有一丝腥味,据岸远眺,水天一色,看不出我们的目的地——梁子岛的踪迹。湖中鱼网连成多条线,绵绵密密伸向湖心,中间留有一条通道,应该是渡船的航道。正张望间,有人连声地吆喝着“快上船,马上要开了”。于是赶紧买票上船。 船是20多座的白色游艇,舱里面已坐了一半人,但并不马上启动。等到又上了一拨游客、差不多满座了,方才开动。马达轰鸣声中,我们向着梁子湖湖心进发。不一会儿,湖岸的轮廓消失了,鱼网也不见了,浅青的湖水无边无际,我们置身于42万亩的梁子湖,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这条船。 20分钟后,有人轻呼“到了”。站起身看前方,水中浮起一片高高低低的建筑物,有仿古建筑的度假村,也有上世纪80年代小镇常见的“方块”楼,这便是梁子岛了。 上岛,抬头看见一座红色牌楼,上书三个大字“梁子岛”。嗯,简拙朴实,是渔村的风格。牌楼旁有一幅导游图,详细标示岛上路线及景点。接下来一条热闹的街巷,熙来攘往,招牌林立,应该是主街了。梁子岛风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这条街叫建设大道,也是岛上鱼市的主要所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摆了鱼摊,或是晾晒盛在竹簸箕上的腌鱼,或是将青壳的螃蟹养在玻璃水箱中。 走不久,路左现出一截青石板的小路,古色古香。斑驳的青石,据说已有百年历史。岛西还有另一条青石板街,通向旧埠头。但寻访古迹看来不是梁子岛多数游客的兴趣所在,吃蟹、买鱼仍是来此旅游的重要动因,许多饭店、餐馆、度假村、大型水产市场在兴建或装修中。在这轮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中,岛上宾馆数增至80余家,可为3000游客提供食宿,与岛上居民总数相当。 如果你有兴趣看,有古老传说中的“仙人洞”、“两包盐”、‘偏担洲”、“磨刀矶”,或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蛤蟆石、卧牛望月山、岛南渡口“黄莺嘴”,又或是岛上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玉红阁”、点将台、魁星楼、停云台,还有那48座古瓦窑遗址,出土的上千件各式陶瓷制品,曾“远航”至伦敦皇家博物馆展出。坐上街头的电瓶车开始环岛游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希望旅途更随心所欲,可以租辆自行车。 坐上电瓶车,穿过街道、穿过森林,约10分钟就能到岛的尽头。登上青石台阶,到达粉砌一新的“点将台”,朱瓦白壁、四角飞檐,传说是三国周瑜操练水军之处。楼上有一处敞厅,供游客小憩,人多时还会有歌舞演出。负责人介绍,这是为了烘托此处的三国文化背景,节目全部以古乐曲编排。登台望远,岛上风光尽览眼底。梁子湖中,只只渔舟、点点水鸟,遥想古时练兵点将的盛况,也有一番追古抚今的感慨。 体验渔家风情是最近推出的一个游乐项目,码头上可以看到渔家乐旅游项目的招牌。23条配备柴油发动机的小木船泊在岸边,一律杉木板、遮阳篷,上船得脱鞋。一条小船就是一个渔民的家,他既是水手,又是导游、厨师。乘船飘游不知所踪,湖中垂钓悠闲自在,又或是约上三五好友上船品尝渔民家常菜,尽可“乐”在其中。船上吃鱼是个不错的选择,船民会告诉你,“湖水煮湖鱼”最具独特风味。船后挂着网袋,活鱼就养在水中。想吃鱼就告诉船民,他在网里捞出鱼,去鳞剖开后,船上生火,坐上铁锅,两面略煎,挥勺舀起湖水投锅清炖,至汤白如乳,便可大快朵颐。 “西风响,蟹脚痒”,虽然不是吃蟹的最佳时期,但满街的螃蟹早已勾出肚中的馋虫。中餐间,不及吃蟹,一桌鱼的“碰头会”已让我们大开眼界:红烧武昌鱼、油炸小银鱼、爆炒河虾、腌红尾鱼、焖鲫鱼、清炖鱼丸。没有细数这里的武昌鱼是否多一棵刺,但确是更为肥美。炸过的小银鱼,酥脆爽口,每条长约3—5厘米,嘴前一根长针。螃蟹上来了,青黑的外壳已变成鲜艳的红色,桌上气氛顿时热闹起来,泼醋擂姜、人手一蟹,散席时更十指沾腥、宾主尽欢。若到“九月轩脐十月尖,持鳌饮酒菊花天”,不知岛上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