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第三方媒体视角,搭建第一网络平台 登录  会员注册    企业会员  本站服务  旅游导航 
       
首  页 | 专题大全 | 旅游宝典 | 风景壁纸 | 户外拓展| 自驾旅游| 春季出游 | 五一黄金周 | 交通票务 | 冬日温泉 | 乡村休闲游 | 商务旅游| 旅游纠纷| 出境旅游 | 旅游咨询 |
1-2日游: 木兰天池 | 木兰古门 | 婺源 | 三峡大坝 | 武当山 | 车溪 | 九宫山 | 古隆中 | 3-4日游: 神农架 | 长江三峡 | 张家界/凤凰 | 庐山 | 黄山 | 洛阳/云台山 | 天柱山 |
5-10日游: 海南/三亚 |  北京 | 成都/九寨沟 | 厦门/武夷山 | 青岛/大连 | 南京/苏杭/上海 | 昆明/大理/丽江 | 桂林/北海 | 山西/平遥 | 洛阳/少林寺 | 西藏 | 港澳 |  新疆 |

北京故事(5)— 京味茶
       位置导航: 首页>>去北京>>个人游记列表>>北京故事(5)— 京味茶
   偶平生喜欢喝茶、品茶,结婚前特地关照老婆大人:咱不是清高之人,可以居无竹,可以一天无肉,但绝不可一天无茶。我一直以为酒喝的差点无所谓,名酒不名酒的对我来说区别不(因为不爱喝酒),但喝茶是大事,万万不可马虎,尤其泡茶的茶叶每年都要到老家——苏州东山的亲戚家去收碧螺春,将他们好不容易收藏的碧螺春收刮去一半,另外每年开春时节还要去杭州朋友那收点儿龙井茶叶,因此每年开春这两件事是一定当大事来办的,今年的茶叶也在上星期全部办妥了,因此在写北京故事时,很自然地想到了老舍,想到了老舍就自然会想到北京的茶馆,于是趁今天的空挡赶快续写北京故事——京味茶。

    江南一方人士喜欢龙井、碧螺春、毛峰,福建、广东一带喜欢乌龙茶,北方呢喜欢花茶,尤其北京人爱喝“茉莉花茶”,在正宗茶人看来不过是茶中俗品,即使饮“龙井”,也要加干茉莉花,那既夺茶的真香,又多了媚俗之气。而北方民间饮茶,碗不厌其大,水要全沸噗噗有声,皆属被茶人取笑的之处,但就此说:北京没有茶文化却是他的见识肤浅了,北京人饮茶既无闽粤功夫茶的精巧,也无杭州西湖茶室的幽雅清丽,但却有独特的饮茶文化和充满京味的饮茶风气。

   北京人看不惯的是明明是喝茶,偏偏附庸风雅地称为“品茶”,似乎着意于品尝人生的滋味,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是小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老北京的茶馆便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是清净之地,甚至常常是喧哗且热闹的,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尤喜扎堆儿聊天(或叫侃大山),茶馆便提供了这样一块谈天说地、呼朋唤友的社交场所。  

  我有幸在北京上过2次茶馆,一次是随团游,行程里有在恭王府喝茶看戏的节目,第二次是自己在北京和几个朋友喝茶,因为想深入了解民风,就去了茶馆,我观察到北京的茶馆用的茶具一概是盖碗,朋友告诉我其原因是:来茶馆喝茶的人不一定是来品茶的,他们图个热闹,喝茶极少,终日清谈为主,无须多饮水;第二是在大茶馆喝茶价廉方便,因用盖碗,一包茶叶可分两次用,茶钱一天只付一次,如喝到早饭之时需要回家吃饭,或有事外出的,可以将茶碗扣于桌上,吩咐服务员一声,回来便可继续品用。

  置身茶馆就如同欣赏一幅栩栩如生的一幅北京民俗风情画,参观一座活灵活现的老北京民间艺术博物馆。 我第一次在恭王府喝茶时,那茶馆现场被装饰成一座七八十年前的京味老茶馆,中间放了很多八仙桌,一律长板凳,八个人坐满后,打扮成伙计的服务员上来对大家说“是要沏茶还是要泡茶?”

  哦?我一下搞不懂了,上海都叫泡茶的啊!于是怯生生地问“沏茶和泡茶有嘛区别啊?”“先放茶叶后加水为沏,先加水后放茶叶为泡。”噢懂了,那就沏吧,他马上加好茶叶将一个白铁皮茶壶对准盖碗冲起水来,那动作之娴熟,看的我眼花饶乱,那天看的是小话剧,剧情我也忘记了,我整个心思都在这茶馆上了, 伴着迎客声和卖货的吆喝声,一个个挂着烟盒从你身边走过的伙计,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茶馆品茗,茶食的花色品种非常多,如茶瓜子、茶香梅、茶果冻、泡沫红茶、花生酥等,加上买冰糖葫芦的吆喝声那叫一个好听,张罗着的小伙计,眼花极精准的将毛巾飞上飞下隔老远的一块快扔在茶客手里,……这些只有在影视剧中见到的镜头现在活灵活现的就在我眼前,看的我如梦如痴,宛如回到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了。

  北京朋友告诉我现在北京人也不是一味喝花茶了,讲究身份的会在很精致的小茶馆喝茶,据我看来,特别会品茶的人不多,冲着茶馆环境去的占绝大多数。而北京名扬天下的便是“大碗茶”,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老舍先生的《茶馆》,便是精彩的描述,在这里,茶的社会文化功能便远远超过物质的本身。那时许多老年人在指定地点设一简易茶摊,前面摆上矮凳,以大搪磁罐盛上茶水,有顾客来饮,则打开“龙头”,放满一碗,递与顾客,谓之“大碗茶”,兼卖茶叶蛋之类的小食品。如同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描写“小马他爷爷”,拉不动洋车后就卖大碗茶一样。这种“茶摊”早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自然消失了。  

  现在的北京茶馆,老北京人借助一杯茶,在茶馆的热闹气氛里,他们忘却了孤独;在泡茶馆的轻松感觉中,他们获得了瞬间的自由。在这远离尘世的时刻,他们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真正成了自己的主人。当然茶馆不是北京的专利,四川、云南等地的茶馆,不见得比北京逊色,但南方与北方的茶馆文化,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区别。北京的茶馆,是天子脚下的北京人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的反映。在全中国,似乎没有谁比北京人更幽默、更健谈、更贪玩、更闲散以及更关心时政了,所以北京人泡茶馆时的话题,应该算最丰富且有趣的了。茶馆也是他们宣泄才华(哪怕是口才)的地方,至于喝茶这一行为本身,反而退居次位了。

 北京的茶馆,确实远离那神圣的茶道,北京人也不相信品茶就能羽化成仙,但这恰好证明了北京人喝茶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茶也。人来客往的茶馆是个大舞台,泡茶馆是为了看戏、听戏甚至于是演戏的,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于是在咱们中国,人们说茶馆是社会的缩影,此言极是!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网上预定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电子邮件:web@hb28.com   
地址:汉口发展大道25号桥口区东宏大楼610、611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05014504号
Copyright 2006 湖北28旅游网 All Rights Reserved